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鼓励广大学子以专业特长对接基层所需,将课堂所学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效能,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7月1日至7日,我校讯飞人工智能学院“讯小青”社会实践团前往巴南区木洞镇,开展为期7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围绕直播助农、少儿“第二课堂”、非遗调研、“青春伴夕阳”公益拍照、反诈宣传、红色记忆探寻6个主题展开。
 |
“讯小青”社会实践团(讯飞人工智能学院学生媒体中心 摄) |
农产品遇上香酥鸭,青年主播有妙招
以“青年直播+产地直销”为乡村振兴助力,用“互联网+青年智慧”为乡村振兴赋能。“讯小青”社会实践团来到木洞镇栋青村,开启了该村暑期直播首秀。
直播开始前,栋青村党委书记张凯围绕“直播助农”与实践团成员进行交流,详细介绍村内各个果园的具体情况,以及不同种类水果在栽培过程中所运用到的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
 |
栋青村党委书记与实践团成员交流(讯飞人工智能学院学生媒体中心 摄) |
在助农直播间里,志愿者们将直播搬到瓜棚内、果树下,直播团队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围绕当季特色产品详细介绍,帮助当地农户进行农产品宣传推广。开播15分钟,直播间点赞量已达3万余次。
 |
直播间搬到瓜棚内(讯飞人工智能学院学生媒体中心 摄) |
同一时间,未前往栋青村的实践团成员正在油酥鸭的生产间,见证木洞百年非遗美食油酥鸭的“诞生”过程。随后志愿者们拿起手机,围绕油酥鸭展开介绍,用专业知识带直播间的观众走近特色美食的背后故事。
 |
青年主播为网友介绍油酥鸭(讯飞人工智能学院学生媒体中心 摄) |
“大手”拉“小手”,聚焦少儿“第二课堂”
聚焦少儿成长,点亮童趣时光。讯小青”社会实践团走进木洞镇第三社区,为小朋友们开展了为期3天的“第二课堂”系列活动。除了开展普通话推广活动以外,还将“合理发泄情绪”与“少儿编程”结合,用绘画和编程游戏,将阳光与智慧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中。
 |
志愿者化身小朋友们的“陪读”(讯飞人工智能学院学生媒体中心 摄) |
为让小朋友们更直观地感受编程的魅力,人工智能专业的志愿者邀请小朋友上台体验编程小游戏,随后将小游戏的“代码”呈现在大屏幕上,并带领小朋友们上手实操,“我长大了也想学编程”,看着有趣的游戏变成生动的字母与符号,一位刚满6岁的男孩激动地说到。
 |
小朋友们体验小游戏(讯飞人工智能学院学生媒体中心 摄) |
探寻红色记忆,感受非遗脉搏
木洞镇曾是川黔重要驿站,被誉为“川东四大名镇”,不仅是民主革命先驱杨沧白、新中国第一位驻外女大使丁雪松的故乡,还藏着国家级非遗木洞山歌。“讯小青”社会实践团成员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之余,前往了杨沧白故居、丁雪松故居及水驿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探寻红色记忆。
 |
实践团成员参观杨沧白故居(讯飞人工智能学院学生媒体中心 摄) |
随后,实践团成员来到山歌广场,调研当前居民对木洞山歌的了解程度,梳理其传承脉络。一位56岁打算去跳“坝坝舞”的阿姨走入实践团成员的视野,采访后了解到她从小学习木洞山歌,但随着外出学习、务工便不再接触,阿姨试着唱了木洞山歌《走进深山雨要来》的片段,让同学们亲身感受到了这项国家级非遗的魅力。
从校园到社区,青年学生的反诈“晋级”之路
“讯小青”社会实践团指导老师江蕊弘邀请到中国农业银行重庆巴南木洞支行负责人孙孟,为实践团成员们开展“反诈小课堂”,将反诈讲座从校园挪到了社区。
 |
讲座现场(讯飞人工智能学院学生媒体中心 摄) |
孙孟结合人工智能在反诈中的运用,讲述了乡镇在推动反诈宣传工作中的实操细节与难点,向实践团成员们科普反诈知识、防范技巧,分析诈骗案例,还现场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随后,实践团成员便领取了反诈宣传单页,分散前往居民生活广场,深入不同社区,向居民、商户开展反诈宣传。
 |
实践团成员给商户发传单(讯飞人工智能学院学生媒体中心 摄) |
青春伴夕阳,用镜头记录芳华
以志愿服务传递关爱,“讯小青”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在木洞第三社区的党员干部带领下,开展“青春伴夕阳”公益拍照活动,为社区50岁以上的居民拍摄生活照。
 |
实践团成员镜头里的合影(讯飞人工智能学院学生媒体中心 摄) |
活动现场热烈而温暖,实践团成员化身美妆师、摄影师为来到现场的每一位居民整理服装、精致装扮、亲切引导,认真细致拍摄纪念照片,志愿者们计划在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结束时,利用自己课堂所学到的AI技术对这些照片进行再加工,冲洗塑封后送到居民们手上,切实实现专业赋能。
“好看好看!娃娃爸爸妈妈在外打工,平时就我们俩在家,还是头一次拍这样有意义的照片,娃娃成绩一直很好,这次期末考试数学考了97分!”一位带着孙子的奶奶看着志愿者相机里的照片,忍不住分享起了她心里的喜悦。
 |
团队成员与部分居民合影(讯飞人工智能学院学生媒体中心 摄) |
讯飞人工智能学院党总支书记乐晓勇表示,长期以来,学院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将每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视为一堂行走的“大思政课”。未来,学院将持续开展更多有特色、有意义的公益志愿服务活动,让同学们用专业去助力基层发展,进一步加强学院与乡镇、社区的交流互动,形成更多青年工作领域的标志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