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人民网】在丰盛古镇透过镜头看“一生一事”匠心坚守

来源:新媒体艺术学院 作者:发布时间:2025-07-09

在巴南区丰盛古镇悠长的青石板路上,时间仿佛在匠人们专注的指尖停驻。近日,重庆财经学院新媒体艺术学院“巴山e行”服务队深入古镇,寻访三位坚守传统工艺的匠人:制秤大师王泽喜、蚕丝被手艺人张小艳、彭氏火烤豆干传承人彭继红。他们以毫厘不差的精准与日复一日的执着,无声诠释着平凡中的伟大匠心。

一杆秤,称量天地良心。82岁的王泽喜老人,59载光阴倾注于手工木秤。他恪守“一丝不苟制秤,公公正正做人”的信条,每一杆秤的误差严格控制在0.1克以内。面对制作“八两秤”牟取暴利的诱惑,他断然拒绝:“秤是公平的化身,少一钱,良心就缺一分。”这份对“二两良心”的坚守,重逾千斤。

一床被,编织温暖守护。在蚕丝被作坊里,匠人的双手如同精密的机器,均匀拉伸着每一缕丝絮。“力道差一分,保暖就弱一成。”张小艳说,一床合格的蚕丝被,需经历3000余次这样的手工拉伸。他们用指尖的温度与精准的技艺,编织出最贴身的温暖守护。

一片豆干,淬炼岁月真味。彭氏火烤豆干的技艺已传承半个世纪。从煮豆的火候到烘烤的时长,每一步都精确到秒。炭火温度误差不超过2℃,全凭匠人“一辈子的手感”精准把控。这片小小的豆干,凝聚着时光的沉淀与火候的奥秘。

从王泽喜制秤的“毫厘良心”,到蚕丝匠人指尖的“三千次拉伸”,再到彭氏豆干传承人的“2℃坚守”,丰盛古镇的匠人们用一生光阴,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铭刻在每一件作品、每一个细节之中。

“巴山e行”服务队的学生们,不仅用镜头和笔触记录下了这些珍贵的匠心故事,更在匠人们沉静而坚韧的目光中,深刻体悟了“择一事,终一生”的精神内核。同时,这份对极致的追求、对诚信的坚守、对传统的敬畏,深深震撼并洗礼着年轻的心灵。有成员感慨:“新媒体不仅是传播的工具,更是连接传统与现代、守护文化遗产的桥梁。”

媒体链接:在丰盛古镇 透过镜头看“一生一事”匠心坚守 (people.com.cn)

上一条:【人民网】创新“三课”融通 浇筑乡村振兴青春根基 下一条:【人民网】宣讲台连着“桃李园” 重财“青声”传党音

关闭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龙洲湾街道尚文大道906号(401320)

电话:023-88968651 传真:023-88968650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