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乡村振兴的壮阔图景中,贵州“村超”如一颗破土而出的新星,以草根足球的炽热光芒照亮乡村变革之路。作为重庆财经学院观察实践团成员,我们有幸循着榕江“村超”的鼓点而来,听见“村超推荐官”马旭君先生以沉稳而炽热的语调,解码这一现象级IP背后的动人篇章。
当演播厅的大屏幕亮起,镜头掠过万人空巷的赛场:侗族姑娘银饰叮咚起舞,球迷山呼海啸的呐喊与民歌"喊吧啦吼,阳吧啦吼"的悠扬旋律交织沸腾,我们仿佛置身那片承载梦想的绿茵场,触摸到乡村振兴最澎湃的脉搏。
回到案头,我们决定以文字为舟,把在演播厅里被点燃的情绪封存,也将山呼海啸般的现场回声翻译成可反复咀嚼的思索。
“村超”的崛起,是对“乡村=落后”刻板标签的彻底颠覆。面对资金匮乏,村民自发成立筹备组,奔走企业讲述足球对乡村发展的意义,用脚步丈量筹资之路;缺乏专业训练,球员们在田间地头反复观摩教学视频,老队员带领新人切磋战术。这份纯粹的热爱,让108支球队、400多支啦啦队,集聚在老百姓自己的大舞台,正如马旭君先生在讲述中感慨:“这就是真真正正的‘群众足球’”。中国足球的星火,正从西南小县燎原。
大屏幕切换至比赛现场的瞬间,我们见证了传统与现代的奇妙碰撞:赛场的火热、侗族的天籁响彻直播弹幕,短视频平台的#村超话题突破百亿次播放。诉说“村超”故事的贵州榕江正演绎着文体旅融合的奇迹——数字并未稀释乡土,反而让散落的村寨被重新焊接,形成一套可复制的“榕江模板”。我们深刻感受到,足球撬动的不仅是竞技激情,更是“数字赋能-赛事经济-文旅消费-产业联动”的乡村振兴闭环。
演播厅的屏幕最终暗下,我们心中却亮起更清晰的认知:在宏大的乡村振兴叙事里,真正的主角永远是土地上具体的人。这场始于河滩锄头刨出的土球场、成于新媒体流量赋能的草根传奇,昭示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实践,以文化自信为魂,以群众首创为根,凝聚发展共识,方能于乡野间生长出不可复制的生命力。不仅是经济层面的突破,更是文化主体的觉醒。这种精神,正如黔东南山间永不熄灭的篝火,既照亮当下,更温暖未来。
此刻,这份来自“村超”的启示已化作我们背包中的火种。作为新时代青年,当以“群众路线”为根基构建治理智慧,用“数字赋能”为传统赋能,以“共享甜蜜”的理念凝聚发展共识。在乡村振兴的数字化赛道上,我们终将见证更多“村超式”的奇迹,在田间地头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中国故事。
媒体链接:思想的力量第三季︱重庆财经学院观察实践团手记② 喊吧啦吼!——“村超”破圈密码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