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又到了许多大学应届毕业生开题写毕业论文的时节。当“论文写作从未如此简单”的AI工具广告刷屏朋友圈,当导师在批注中写下“观点空洞,缺乏思辨”,我们不得不警惕:AI正在批量生产“空心论文”。
本视频评论直击当前毕业论文写作的AI使用泛滥问题:有学生用AI生成整篇文献综述,却在答辩时答不出核心观点;有论文被检测出86%文字复制比,查重报告上的红色警告刺痛双眼。这些“AI速成品”看似结构完整,实则是算法拼接的知识碎片。真正的学术研究,从来不是关键词的排列组合。从图书馆里泛黄的笔记到深夜实验室的灯光,从推翻三次的模型到导师红笔批注的“再想想”,那些带着体温的思考痕迹,恰恰是AI无法替代的灵魂。
此视频意在呼吁作为新时代的知识探索者,当“鲲鹏智写”们宣称“24小时极速出稿”,我们更需要记得:真知是熬出来的,不是生成出来的。这不仅是对学术诚信的坚守,更是对人类独特创造力的捍卫——毕竟,能定义未来的,永远是敢于提问的大脑,而非只会模仿的算法。
媒体链接:
https://wap.cqrb.cn/xcq/NewsDetail?classId=2267&newsId=246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