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重庆日报】网评大赛80丨《731》上映:光影为证,真相从不褪色!

来源: 作者:陈蕊 王海宇发布时间:2025-11-02

 

 

9月18日,电影《731》在全国院线同步启映。这个刻着民族伤痛的时间节点,带来了特殊的历史追思。截至当日午后,影片综合票房已突破2亿元关口,一举刷新中国内地影史单片单日场次、首映日场次等十余项纪录。这份票房成绩单背后,有着公众对历史记忆的主动承接。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罪行,早已烙印在人类文明的耻辱柱上。这支以哈尔滨为核心据点的细菌战部队,将“人体实验”包装成“科学研究”,把鲜活的生命异化为“实验材料”。在冻伤实验的酷寒中、细菌注射的折磨里、活体解剖的利刃下,至少三千名来自中国、苏联、朝鲜等国的无辜民众惨遭屠戮。这支部队研制的细菌武器更在多地投放,导致数十万平民死于鼠疫、霍乱等疫病,每一笔罪行都沾满血泪,不可饶恕。

影片在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全球公映,是对民族记忆的仪式化致敬。当观众在黑暗中凝视银幕,看到的不仅是演员演绎的故事,更是被历史尘埃遮蔽的真相。正如导演赵林山所言,创作的初衷便是以光影为笔,让尘封的档案、沉默的遗迹与幸存者的低语,在银幕上凝聚成不可辩驳的真相证言——那些被刻意淡化的苦难,从来都不该被遗忘。

历史真相的夯实,从来都需要影像与学界的同频共振。就在影片上映前一日,《侵华日军731部队史实揭秘》《七三一部队细菌战史图录》等著作在哈尔滨首发,以图文互证的严谨性,系统还原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从细菌研发、活体实验到实战投放的完整罪恶链条。这些学术成果与电影形成呼应,共同构筑起对抗历史虚无主义的铜墙铁壁,印证了“事实不会因抵赖而消失”的铁律。

观众走进影院的脚步,是对历史记忆最朴素的守护。有人在看到实验记录上的血渍特写时潸然泪下,有人在劳工反抗的片段中攥紧拳头,散场后留下的“我们的和平,是先烈用命换来的”等留言,道出了千万人的心声。这种情感共鸣超越了单纯的“勿忘国耻”,更升华为对和平的珍视——记住苦难,是为了不让苦难重演;缅怀逝者,是为了守护当下的安宁。

从《南京照相馆》对市井创伤的细腻描摹,到《东极岛》对平民英雄的深情刻画,再到《731》对反人类罪行的直面剖析,近年来反法西斯题材电影的热映绝非偶然。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731》的意义早已超越影像本身。它不仅是对死难者的告慰,更是对全人类的警示——法西斯暴行的幽灵从未远去,错误史观的侵蚀仍需警惕。光影落幕,守护真相与维护和平的信念永不散场。

媒体链接:

https://wap.cqrb.cn/xcq/NewsDetail?classId=2267&newsId=2427158

 

 

 

上一条:【重庆日报】网评大赛97|微短剧热潮下,崇尚实学更显重要 下一条:【重庆日报】网评大赛73丨(漫评)铭记九一八:勿忘国耻,吾辈自强

关闭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龙洲湾街道尚文大道906号(401320)

电话:023-88968651 传真:023-88968650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