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在重庆沙坪坝区青凤科创城,透过实验室明亮的观察窗,洁净无尘的空间里,一台台精密仪器正静默运行。一台先进的3D打印机尤为引人注目——它以活细胞为“墨水”,精准印制“生命零件”。这是科技创新走出实验室的重要一步。在这里,3D打印类器官技术正在变成现实。
这台机器,来自器官智能生物制造工程研究中心。该中心,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青凤科创城,聚焦类器官、细胞治疗、再生医学等领域发力,旨在以创新成果赋能生命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在青凤科创城,硬件设施是“骨骼”,制度创新、文化氛围与知识流动则是“血脉”与“灵魂”。面对知识高度分散的今天,开放共享的创新生态,远比封闭占有资源更为重要。平台的真正价值,不仅在于设施完善,更在于创造无限连接、激发思想奔涌——这正是现代产业决胜未来的关键所在。
创新并非孤芳自赏的独奏,而是一场资源整合的交响。在青凤科创园内,器官智能生物制造工程研究中心的发展路径生动诠释了这一理念。它不局限于单一技术的突破,而是构建起一个双轮驱动的协同体系:一端紧密连接陆军军医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院所的创新资源,推动前沿技术在本地实现高效转化;另一端则精准对接生物芯片、器官制造等关键领域,促进技术交叉融合。依托园区,该中心形成了从“研发—中试—应用”的完整闭环。这种平台协同、链式发展的创新范式,有效打通了技术到产品的转化通道,加速了创新成果的迭代与应用。创新的种子,正是在这样的园区里不断生长、持续壮大。
创新的使命,是让科技成果进入千家万户。无论是人工血管、生物芯片,还是3D打印类器官,创新的价值最终都要通过人的“获得感”来丈量。沙坪坝区着力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模式,让前沿科研成果更快跨越从理论到应用的“死亡之谷”,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医疗器械与治疗方案,让更多老百姓受益。这正是疏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核心价值——当科技从园区走向社会,从产线融入生活,它便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实实在在的幸福感与安全感。
从一项技术的突破,到一个产业集群构建,青凤科创城的实践表明:真正富有生命力的创新生态,既要有仰望星空、聚焦前沿的锐气,也要有脚踏实地、厚植沃土的坚守。唯有让前沿创新走出实验室,重庆才能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不仅跑出令人惊叹的“加速度”,更展现出引领未来的“创新力”。
媒体链接:
https://wap.cqrb.cn/xcq/NewsDetail?classId=2267&newsId=245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