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精神”的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公共管理学院于7月—8月组织全体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奔赴祖国各地的红色热土,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使命”暑期红色实践活动。同学们在行走的思政课堂中,用脚步丈量信仰,用镜头定格初心,用真心写下滚烫的“青春答卷”。

骄阳似火,挡不住青年们追随红色的脚步。罗力峰踏进渣滓洞,斑驳的砖墙与锈迹斑斑的镣铐在昏黄灯光下沉默无声,却似洪钟般叩击着他的心。“崇高的思想境界,正是红岩精神的本质属性。它教会我们,共产党人的信仰之力、道德之力、团结之力、执行之力,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底气。”走出监舍,他回望那方狭长的天井,阳光倾泻而下,仿佛照进八十多年前的黑夜,“那一刻,我真正懂了什么叫‘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
何芮在四渡赤水纪念馆里久久驻足。青瓦木楼、泛黄军用地图、弹孔累累的船桨,把1935年那段“用兵如神”的史诗铺陈在她面前。“历史不只是课本里的章节,更是先人用青春写就的注脚。”她在留言簿上郑重写下李大钊先生那句“地球即成白首,吾人尚在青春,以吾人之青春,柔化地球之白首,虽老犹未老也”。走出馆门,赤水河依旧奔涌,她忽然明白:时代把接力棒交到我们手里,我们就要让河流继续向着光亮处奔流。
南京的夏日,蝉鸣聒噪,却压不住赵宁心底翻涌的波涛。站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灰色石墙前,她耳畔仿佛响起《南京照相馆》里那声快门与枪响的叠化。“曾经,他们用血肉挡住黑暗;今天,我们用自强回应光明。”她俯身献上一枝白菊,抬头时,阳光照在“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八个大字上,“那一刻,我在心里默默许下誓言:要让每一次快门定格的,都是山河无恙。”
傍晚的影院里,《南京照相馆》的黑白影像缓缓流淌。靳彤彤攥紧的掌心在黑暗中微微出汗。当老摄影师把记录日军罪证的胶卷藏进地板缝,她听见自己心跳与胶片转动的声音同频共振。“锈迹斑斑的军号已沉默,却提醒我:历史从未终结,只是等待被每个时代重新吹响。”走出影院,城市霓虹亮起,她忽然觉得肩头一热——那是八十多年前未冷的星火,如今落在她的校服上。
刘蕊在赵一曼纪念馆里读到那封写给儿子的绝笔:“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泪水瞬间模糊了她的视线。“他们把黑暗挡在看不见的地方,我们把信仰写进看得见的未来。”她在日记里写下这句话,并在返校后的第一次支委会议上,把参观路线做成了“红色研学地图”,希望更多同学循着先烈的脚印,找到属于自己的青春坐标。

百余张打卡照片,被同学们命名为“我与祖国同框”:遵义的青瓦前,党旗与笑脸交相辉映;渣滓洞的灰墙下,一束白菊与朝阳同框;张自忠烈士墓前,默哀的身影被夕阳镀上一层金边……这些瞬间,像一颗颗火种,悄悄点亮更多青年的眼眸。
暑期虽短,烙印长存。公共管理学院将持续深挖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旅游+沉浸体验”精品路线,把革命旧址变成课堂,把英雄故事融入血脉,让红色基因在一代代公管青年心中薪火相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